欢迎访问bat365在线平台!

Science Bulletin刊登我院易亮博士等人关于“南海西沙新近纪生物礁的年代地层框架”

时间:2018-05-30浏览:1001

Sci.Bull.论文


bat365在线平台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易亮博士等人,利用中海油在西沙石岛的西科1井1258m岩心,开展了生物礁沉积的年代地层学研究。相关成果在Science Bulletin 2018年第9期发表。

      生物礁是由珊瑚虫、藻类、苔藓虫等造礁生物组成的、具有抗浪结构的海相碳酸盐沉积体;可储存全球年均碳酸钙固定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生物礁的研究在全球碳循环、资源效应、海平面变化等前沿热点问题中有着突出的价值。然而,在全球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洋酸化的背景下,生物礁的生境正面临严峻挑战,并可能对全球碳循环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碎屑沉积之外的另一大类沉积体,西北太平洋暖池控制下的南海地区是全球生物礁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区域之一。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礁研究有助于解析其发育过程在不同环境场景下的特征与机制,进而有可能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物礁退化提供治理与保护的科学依据。但国内外长序列的生物礁研究,仍因年代学的不足而进展缓慢。

       bat365在线平台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易亮博士等,利用中海油在西沙石岛的西科1井1258  m岩心,开展了生物礁沉积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在综合运用磁性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的基础上,构建了新近纪-第四纪生物礁地层的完整年代框架(图):将乐东组、莺歌海组、黄流组、梅山组与三亚组底界标定为2.2,5.7,10.4,16.6和24.3  Ma;发现生物礁发育受地球轨道参数控制,并与气候温暖期密切相关。

图 南海西科1井生物礁序列的年代框架

       该工作提出南海生物礁发育始于2400万年前,与南海深海盆地中的碎屑沉积地层界限一致;在40万年这一时间尺度上,地球气候温暖期内的生物礁退化是过去两千多万年以来的一致性特征,但在其他时间尺度上,情况则更为复杂。这一结果为南海的生物礁与碎屑沉积的对比提供了连续的时间标尺,同时为国际长序列生物礁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成功范例。

请阅原文

Yi  L, Jian Z, Liu X, et al. Astronomical tuning and magnetostratigraphy of  Neogene biogenic reefs in Xi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 Sci Bull,  2018, 63(9): 564–573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18. 2018.04.00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