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南海在近年来日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捍卫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成了中国目前政治、外交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们对这片位于祖国南疆的蓝色国土的了解却实在是少得可怜,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在南海争取合法权益时的话语权。尽早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提升我们对南海的认识,成了每一个以海洋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科学家无法推卸的责任。
十年磨一剑,我院刘志飞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多年来踏遍了南海周边的每一寸土地,共采集了超过1500个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汇入南海的180多条河流的河流沉积物样品和南海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展开粘土矿物含量以及元素含量分析、结合现场锚系观测及沉积物柱状样样品分析,刘志飞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全面地获得了南海周边河流对南海沉积物输入的贡献以及这些沉积物在输入南海后的扩散路径。研究发现,南海周边不同河流输入南海的沉积物在矿物和元素成分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为不同物源区岩性、构造活动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河流沉积物在南海中的扩散与海流的活动直接相关,发现在南海东北部海区底层海流是重要的沉积物搬运介质。同时,通过对晚第四纪以来南海北部、西部和南部沉积物样品的分析,发现三个海区各自具有不同的沉积物分布特征,且对应于不同的沉积物输运机制。
该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Earth-Science Reviews》第153卷(2016年2月)。ESR为地球科学领域一区顶级杂志,影响因子为7.337。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均为我院刘志飞教授。
文章链接:http://dx.doi.org/10.1016/j.earscirev.2015.08.005
伊利石与绿泥石含量变化所揭示的台湾河流沉积物输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