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还原海盆演化过程的第一手证据
来源:【文汇报】 发表时间:02/03/2014
本报讯 (首席记者樊丽萍)马年新春第三天,正在南海执行二次大洋钻探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以下简称“IODP349航次”)传来捷报:已经成功在南海水深约4200米左右的第一个站位实施钻探,并且获取了南海海底约200米的岩芯。对身在深海钻探船“决心号”上的科学家们来说,这些岩芯无疑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执行南海二次钻探任务的IODP349航次今年1月28日从香港启航。根据计划,在62天的南海科考行程中,要在预定的三个站位实施钻探,分析南海形成时期的玄武岩样本。这些岩芯将成为科学家还原南海海盆演化过程的第一手证据。实际上,除了本身蕴含的科考价值外,岩芯上记载的信息对海底资源的认识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决心号”上的科学家们必须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合作,通过钻孔的方式打捞海底岩芯。
IODP349航次首席科学家、bat365在线平台教授李春峰表示,“决心号”在今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抵达第一个站位,到当天晚间12点左右,第一段岩芯已经被成功获得。根据预先制定的计划,这个站位须钻探约1000米,目前钻探还在进行中。截至记者发稿时,下钻深度在海底下200米左右。
出发前,船上科学家最担心的事是钻井技术以及天气状况。从目前情况看,IODP349航次的开局不错,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被打捞上来的岩芯,形似圆棍,长10米左右,直径10厘米。船上科学家在第一时间对岩芯做科学处理:岩芯会被劈成两半,一半永久保存,一半则会被小心翼翼地加工,成为各国科学家们做各类实验的样品和标本。
在“决心号”上辞旧迎新,对正在执行IODP349航次科考任务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尤其是13名中国科学家来说,这个马年春节很特别。李春峰说,大年三十的晚上,船舱中贴上了红色春联,30多名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吃的是船上大厨手工赶制的饺子。由于需要包的饺子量不小,所以船上不少中国科学家自告奋勇、捋袖帮忙。
当然,浓浓的年味里,除了向家人道声平安,更多的时候,科学家们则专注于工作。每个人对接下去的钻探任务,都充满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