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为玉,在有德——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珠宝鉴赏”听课记
来源:bat365在线平台新闻中心 发表时间:03/27/2018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包括“珠宝鉴赏”在内的13门课程上榜。作为一门开放课程,“珠宝鉴赏”课每次出现在选课平台上立刻“秒抢”早已不是新闻,以至于上海东北片区高校的学子常常感慨“真幸运,我选上了” 。一门普普通通的课程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珠宝鉴赏课课堂
“钻石里看出灵魂”
“作为宝石之王的钻石具有美丽、稀罕、耐久和需求旺盛等特点,因此它是世界上最贵重、最美好的一种物质之一。”珠宝鉴赏课堂里,bat365在线平台的马婷婷老师娓娓道来。
按照马老师的安排,第一节课同学们就被要求做一个“珠宝故事”课件,提交给老师,记者就很幸运地在第二次课上听到了同学们讲述的“奥洛夫钻石”“希望蓝钻石”的故事。
希望之钻石(海洋之心)
“奥洛夫钻石的故事映出的其实是人性的善恶。”2017级的竺炫莹同学说。原来,上节课马老师讲了光明之山钻石传奇故事后,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钻石背后的历史传承才是赋予钻石更高价值的东西,于是我就想在课堂上分享更多名钻的故事。”竺炫莹告诉记者。
光明之山钻石
“这颗重量超过189克拉(37.8克)的巨钻价格高昂,奥洛夫作为一名普通军官是买不起的,真正的出资人应该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竺炫莹指着幻灯片,绘声绘色地讲着。原来,这颗发现于十四世纪的巨钻,最初的重量达787克拉以上,被发现后就开始了坎坷曲折的“流浪”历程。先是被一位法国逃兵从庙里偷走,然后到了英国船长手里、历经珠宝商、伯爵,最后被奥洛夫购得。竺炫莹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有可能是女皇因为某种需要而出资购买所得。”她说,讲这个故事要收集资料、做幻灯片、上台演讲,这都是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经常碰到的,这样的演讲形式能够锻炼自身的能力。能把我的故事与整个班级的同学分享,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大家的知识,很有意义。
“我希望大家今后提交课件,讲故事,都能像竺炫莹同学这样加入自己的理解。钻石很美,那是因为人的欣赏;钻石恒久远,那是因为附着在它身上的故事,就像竺炫莹说的‘钻石见人心,见人性’。”马老师总结说。
“晶莹绚丽、温润素净的珠宝,因其质地高雅而被人们视为圣洁之物。”“中国人对珠宝有着特殊的感情,一提起都会肃然起敬,激发起美好的向往。”这是记者在教材《珠宝鉴赏》前言中看到的文字。“美好的珠宝,因为稀少、美丽、耐久、无害,尤其考验人性。”课程牵头人廖宗廷告诉记者。
“美石为玉,在有德”
“美石为玉,在有德。”廖宗廷扳着指头,为我描述孔子心目中的玉石的美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历史上,论述玉者有五德、七德、九德、十一德等说法,自古以来,儒生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古之君子必佩玉”等观念。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洁白、美好、善良、高雅、华贵的象征。廖宗廷说,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设珠宝鉴赏课程,当地媒体曾以“上海实现教育资源共享,bat365在线平台开设的珠宝鉴赏课程独占鳌头”为题报道了当时盛况,当时上海东北片区的复旦、财大、外国语大学等校选修这门课程的大学生超过1000人。廖宗廷说,我国的珠宝知识普及教育很长时间里都处在空白状态。
廖宗廷说,我们要教授同学正确的珠宝观、正确的美学观、正确的价值观等,这个“观”应该以“德”为统领。珠宝(钻石、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田玉、翡翠等等)当然都是财富的象征。许多著名富豪的财富中相当大比例都是书画、玉、瓷器等等,据说比尔•盖茨每年都有一天要去一家宝石店选购钻石,而且选的都是极品:他们留得住这些宝贝,因为他们的德能配宝石之位,他们都是为人服务的大慈善家。
“对于同学们来说,看过了,就算大有收获了。宝石还在那里,美已经留在了你的心里,宝石的价值也因为你的了解而增加;好东西都应该放在博物馆里。”廖宗廷说,这是我们在课堂上要教授同学们的宝石观、审美观和价值观。
不仅如此,同济珠宝中心还积极向世界推介中国特有的中华玉文化。英国大英博物馆藏的中国玉器主要是乾隆以前的,现代中国的玉器藏品一件没有。“英国对中国当代书画和当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有所认知,但完全不了解中国当代玉雕的发展。”执掌大英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玉器的卡罗尔•迈克尔森(Carol Michaelson)研究员如此说。大英博物馆负责人向同济珠宝中心提出,想专门辟出一间中国玉器馆,要求帮助征集几件当代中国玉雕代表作品。同济珠宝中心立刻组织征集,大英博物馆按最高标准和最严格的程序,从所征集的当代中国玉器中选定了六件中国当代玉雕作品——杨曦的白玉《秋语江南》《莲相》,俞挺的碧玉《薄胎茶壶》,马洪伟的青玉《角》,翟倚卫的和田籽玉《别寻方外去》,杨光的俄罗斯碧玉《香炉》。“其实,送去大英博物馆的作品一共是7件,因为在收藏过程中,大英博物馆方面提出,为了向世界完整展示中国玉雕的精湛技艺,他们希望能够收藏一件半成品。所以,上海的翟倚卫就把自己的一件创作到一半的作品赠送给了馆方,可以让观众了解玉石工艺制作的全过程。”同济珠宝中心负责人说。博物馆专门装修了数百平方米的中国玉器馆,玉器馆以“中华传统玉文化的伟大复兴为题”。开馆那天,英国女王及皇室成员等嘉宾出席了仪式。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是人类共同财富,好东西才能进入大英博物馆,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送进去,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济珠宝中心的这位负责人说,博物馆专门来信感谢我们,说“非常荣幸在馆内第一次展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玉雕工艺师的作品”。同学们听到这些话,都很自豪,下课就跟我说要去英国看。
20多年的发展,“珠宝鉴赏”课程已经形成体系了
“说起玉石,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足够的理由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因为最早认识玉石并对它进行分类的是中华民族,最早把石之美有五德者作为玉的也是中华民族。”《中国玉石学概论》的前言中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廖宗廷教学团队已经将宝石学系列课程锤炼成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课程体系,其中2门课程已经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3部教材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教材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石学教学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等等。
打开《中国玉石学概论》的目录,授课从玉石学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玉石的起源等等基础讲起,顺着和田玉、翡翠、玉石、彩石讲到玉石的加工、合成优化与仿制,讲到中国古代玉器,直至玉文化。廖宗廷说,美玉使人愉悦,美玉的坚缜细腻、光泽脂润、纯净无瑕,玉还有色彩美、玉性美、玉德美和琢玉形成的艺术美。廖宗廷说,课堂上指着一张张美轮美奂的宝石图片,大家都被这些无声静好的美深深吸引,陶醉在身心愉悦的欢喜之中。同学们在系统掌握玉石学相关知识的同时,具有近万年光辉灿烂的中华玉文化史让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民族文化自信迅速提高。廖宗廷说,美石为玉,关键在有德;教书育人,关键在立德。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玉德高而美,讲好宝石课程,让同学们沉浸在美的愉悦之中,愉悦进而德正品高,思政便经由课程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了。而今,宝石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宝石学概论、宝玉石鉴定与评价、珠宝鉴赏、宝石矿床与资源、中国玉石与玉文化鉴赏在内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杨如增、亓利剑、周振宇、马婷婷、陈桃等骨干教师凝成的授课队伍。
珠宝鉴赏课上,另一位获得演讲资格的赵思懿同学上台讲她理解的希望蓝钻石这颗著名钻石的传奇故事。赵思懿说,自从这颗钻石现于人间,300多年来带给拥有者的厄运远比幸运多,泰坦尼克号的那颗“海洋之星”以它作为原型。直到1957年,珠宝商人温斯顿买下它并送到了华盛顿史密斯研究院里。宝石成了人类共有的财富,它才不再映射人性的善恶无常,而是为每一位参观者绽放出无瑕而美丽的光芒。“钻石里能看出灵魂,一个人对钻石的态度能看出很多。”赵思懿总结说。她话音刚落,全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思懿同学的讲述很精彩”,马婷婷点评道,“今后大家要注意,做课件文字不要太多,多放精彩的图片,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钻石什么颜色都有,明星戴的项链你看中间的大块蓝宝石并不发光,倒是一圈细钻在灯光下闪烁如繁星。走在钻石加工厂的车间里,你就像走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小河边……”马老师的讲述绘声绘色:“玉未磨时糙而不扎手,玉在冬天也很温润,这是玉‘仁德’最直观的体现。玉有五德,仁义礼智信;君子比德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