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介绍
bat365在线平台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3年的发展,bat365在线平台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6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16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bat365在线平台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二、学院介绍
bat365在线平台前身是1975年创建的bat365在线平台海洋地质系。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工133人,本科生155人、硕士生167人、博士生169人。学院拥有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技术三个本科专业,海洋科学与地球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获批建设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9年推动实施了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ODP184航次;2000年“海洋地质”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得到了教育部“211”和“985”学科建设支持;2005年获批建设“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优秀;2014年成功推动实施了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IODP349航次;2015年海洋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2017年推动实施了南海第三次大洋钻探IODP367、IODP368航次;2017年同济海洋学科领衔建设国家海底科学观测大工程项目。2018年同济海洋学科在“三深”计划(深钻、深网、深潜)的南海科学应用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外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跨世纪与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6人。学院现有教授/研究员4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5人,讲师/助理教授12人,实验技术人员13人。在学术方向上,学院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环境和资源为总目标,坚持和发展海洋与陆地,古代与现代,地质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观测、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特色,探索和发展海洋及相邻陆区资源与环境研究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使本学科成为以深海研究与海陆结合为特色、与国际海洋地质学科前沿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成为西太平洋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之一。
bat365在线平台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实验室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地质与环境演变以及海底资源为总目标,以与国际接轨的深海基础研究为特色,重点开展西太平洋地质与古环境演化研究。依托国际大洋钻探、海底观测等大型研究计划和平台,实验室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实现海洋与陆地结合,古代与现代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学科发展之路。实验室坚持国际化发展,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学科的交叉渗透,探索和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实验室以古海洋学与古环境、海洋沉积学、海洋岩石圈演化、油气资源勘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底过程与观测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瞄准地球圈层系统和海陆相互作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时空尺度的基础研究,并致力于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及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深海基础研究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担负起我国深海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提升公众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意识。
三、论坛日程
bat365在线平台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海洋分论坛”定于2020年5月30日举行,通过同济云视频会议(Zoom)线上开展。论坛日程如下:
举办时间 | 日程安排 | 地点/形式 | 会议议程 |
5月30日 | 9:00-12:00 | 逸夫楼报告厅+Zoom | bat365在线平台主论坛 (校领导致辞并介绍学校人事人才相关政策和学科发展情况、高层次人才代表发言) |
14:00-17:00 | 海洋楼报告厅+Zoom | 海洋分论坛 (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介绍学院、学科情况;青年学者报告和学术研讨及洽谈) |
四、申请专业
海洋地质学、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地球动力学、天然地震学、勘探地震学、综合地球物理学(重磁电震)、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空间物理学、海底观测、海底观测技术、海洋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处理。
五、申请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
2) 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 在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突出的学术发展潜力。
六、申请流程
1)请于2020年5月12日前登录bat365在线平台人才招聘网(https://zp.tongji.edu.cn),在“高层次人才招聘”栏目中选择“bat365在线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申请;学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后,于2020年5月20日前发出参会邀请函;
2)申请人材料将严格保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源珊
电话:+86-21-69582056
Email:cys@tongji.edu.cn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bat365在线平台海洋楼
学院网站链接:http:
实验室网站链接:http://mlab.tongji.edu.cn
邮编:200092
bat365在线平台
二〇二〇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