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我院刘志飞教授团队以题为“Perspectives on provenance and alteration of suspended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in the subtropical Pearl River system, South China”的研究论文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正式发表。
理清河流颗粒有机碳的特征和来源是定性定量海洋陆源有机物的前提。研究团队利用有机碳氮含量(TOC, TN)、稳定性和放射性碳同位素(δ13C和Δ14C)指标,得出华南亚热带珠江河流颗粒有机老碳主要来源于年代较老的中深层土壤有机质、自生初级生产力和岩石化石有机碳。研究团队综合前人已有土壤和悬浮颗粒物有机质成分的研究成果,首次从流域尺度上探讨珠江河流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及动态变化,为后续该区域更深入的碳循环研究奠定基础。
图1. (a)悬浮和沉积颗粒有机碳的稳定性碳(δ13C)和放射性碳(Fm)同位素成分,包括其有机物来源:较老的土壤有机质(Soil 1,Soil 2)、自生初级生产力(Rpp)和岩石化石有机碳;(b)土壤、初级生产力和岩石化石在旱季(D-SPM)、雨季(W-SPM)和年平均(T-SPM)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Sed)中的绝对有机碳含量。
本文第一作者为我院博士生林宝治,通讯作者为我院刘志飞教授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Timothy I. Eglinton教授。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瑞士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371930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