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at365在线平台!

岁月静好 生命旖旎 -- 海洋沉积学家眼里的南海“大洋红层”

时间:2017-03-27浏览:206

    新华社“决心”号327 日电(记者张建松) 代表了远洋和极其安静深海沉积环境的“大洋红层”,再次出现在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第二个钻探站位,令“决心”号上的科学家们十分惊喜。

在第一个钻探站位U1499B孔,大洋红层出现在海底以下约800米深处;而在目前的第二个钻探站位U1500B孔,大洋红层则出现在海底以下约1200米位置,整整深了400米。在大洋红层之下,“决心”号紧接着在1380米深处钻到了灰黑色的玄武岩。 yang

仔细观察,南海大洋红层的红层泥岩,质地极为细腻,颜色由暗红、到浅红、再到微红。红层中,有时夹杂着绿色的层段,有时呈现绿色的斑斑点点,有时还出现微小的砾石颗粒和金属颗粒。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

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

    “决心”号上的海洋沉积学家、bat365在线平台刘志飞教授认为,南海大洋红色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说明当时的深海在玄武岩喷发之后,经历了一段长期安静的远洋环境,这进一步证实南海在演化早期是“远洋沉积环境”,与现今的“半远洋沉积环境”截然不同。

在远洋沉积环境里,海洋里的颗粒物自上而下的缓慢沉降,沉积速度慢,通常每千年仅沉积几毫米;而在半远洋沉积环境里,颗粒物从陆向海进行侧向搬运和沉降,沉积速度快,每千年沉积可达几厘米或几十厘米。

“大洋红层在这个航次的钻探地层中出现,表明至少1000多万年前的南海曾经开阔而安静。斗转星移,南海沿着自身地质历史发展的轨迹不断演化,深海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再也没能回到史前安静祥和的沉积岁月。”刘志飞说。

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

“决心”号上的海洋古生物学家们还发现,南海大洋红层里普遍发育生物遗迹,尤其在底部层位中,含有大量的微体化石,如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等。

“多数的大洋红层里,基本是不含化石的。南海大洋红层表明:在史前那段安静祥和的岁月里,南海里的生命旺盛、旖旎多姿,令人浮想联翩。”刘志飞说,“这些富含微体化石的远洋沉积形成的岩石--白垩,通常是白色的。但在南海,白垩却是红色的,令人诧异不已。”。

2014年,在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49航次中,“决心”号曾在南海中部海盆U1431U1433等三个站位,第一次发现了南海大洋红层,当时也是位于大洋地壳玄武岩之上。

在航次后的研究中,刘志飞和他的博士生吕璇对U1433 站位一段40多米厚的大洋红层沉积岩芯样品,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分析。结果表明:U1433 站位的“中新世”红层,是在富氧的水团环境下形成的;在沉积后,又有部分红层发生了热液蚀变。

“此次在南海北部陆坡的最底部再次发现大洋红层,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我们将进一步展开对比研究。”刘志飞说,“在船上观察和描述大洋红层,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不但可以自己静静观察仔细描述,想象着1000多万年前红色的南海深海世界;还可以与大家分享红色沉积的由来,一起深入探讨,将来共同揭开南海深海史前的神秘面纱。”刘志飞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