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 Tongji University

沉积物“ 从源到汇” 过程研究国际短训班暨研讨会一号通知

There are no translations available.

沉积物“ 从源到汇” 过程研究国际短训班

暨长江-东海源汇过程与环境响应研究研讨会

2016.10.13-16 中国·上海

一、会议背景与目标

        1998~2010 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实施的“大陆边缘研究计划”(MARGINS)取得巨大成功,而其中一个核心的子计划是 “从源到汇”(Sourceto Sink) 过程研究, 特别关注典型大陆边缘地区沉积物的产生、输运和沉积过程,陆架沉积体系形成及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和环境响应等科学问题。国际上,从源到汇研究理念和思路在全球大陆边缘沉积过程和表生物质循环研究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

         东亚大陆边缘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与大洋之间,具有独特的地质地理、季风气候和水文背景特征。东亚边缘海发育宽广大陆架,不仅受世界大河如长江、黄河等显著影响,还接受山溪性小河(如台湾)的巨量入海物质。晚新生代到人类世的不同时空尺度上东亚大陆边缘的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控制因素复杂,陆源物质的从源到汇过程与 NSF S2S 研究的典型地区明显不同。其中,“长江–东海”源汇体系作为世界大陆边缘地区的一个典型,是开展地球表生作用、物质循环和从源到汇过程系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关键地区(critical zone) 。该源汇传输体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一直是学术界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4 年国家海洋局牵头发起了“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源汇过程是其中主要研究内容。2013 年和 2015 年,围绕东亚大陆边缘尤其是东海源汇沉积过程研究,我们分别在bat365在线平台和厦门大学组织过学术研讨; 在 2015 年的“亚洲海洋地质大会”和 2016 年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上,也设立专题研讨。

        为了进一步推进东亚大陆边缘沉积和长江–东海源汇体系研究进展和国际合作,我们拟于 2016 年 10 月 13-16 日在上海(bat365在线平台)举办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研究国际短训班暨长江–东海源汇过程与环境响应研究研讨会。会议特别邀2请执行和参与美国 S2S 计划的几位知名学者(名单见附件1号通知) ,总结 NSF-MARGINS的 S2S 计划取得的学术成果,分享国际大陆边缘研究的经验与工作思路。会议也将邀请海峡两岸学者一起研讨东亚大陆边缘地区源汇过程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与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推动国内与国际学术合作。结合国家海底长期观测系统科学大工程, 此次会议也将讨论东海海底观测网和观测塔建设带来的海洋科学研究重大机遇。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推进东亚及西太边缘海地区从源到汇过程研究的发展。

二、会议拟设专题

1. 大陆边缘沉积和地层特邀报告人:Steve Kuehl (Virginia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国内学者

2. 沉积物输运过程特邀报告人:Andrea Ogs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aul Liu (North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国内学者

3. 河流沉积与地貌演化特邀报告人:David Mohrig (University of Texas) ;国内学者

4. 元素循环与环境演变特邀报告人:Robert Aller (SUNY Stony Brook University);国内学者

5. 河口海岸动力过程与观测特邀报告人:Rocky Geyer (WHOI) ;国内学者

6. 碳循环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邀报告人:Valier Galy (WHOI) ;国内学者

7. 海底观测系统建设与从源到汇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中美学者、与会代表

三、会议日程

2016 年 10 月 12 日:报道注册(白玉兰宾馆大厅)

2016 年 10 月 13-15 日:会议研讨(bat365在线平台)

2016 年 10 月 16 日:野外考察(长江口、南汇东滩、临港基地)

四、 会议召集人

杨 守 业 :bat365在线平台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会议二号通知计划在 9 月 15 日左右发布。